时间: 2025-05-04 04:0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3:29
心花怒开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中的花朵盛开,比喻心情非常愉快,情绪高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高兴或兴奋时的状态。
"心花怒开"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常用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人的情感状态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人的喜悦情绪时。
在中国文化中,花朵常常象征着美好和繁荣,因此"心花怒开"这个成语也承载了这种积极的文化寓意。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或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春天里花朵盛开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在表达时,它能够传递出一种温暖和喜悦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遇到特别开心的事情,比如家人团聚或是朋友的好消息,我都会用"心花怒开"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心花怒,笑语盈盈共此时。”
视觉上,"心花怒开"让我想到绚烂的花海;听觉上,它可能与欢快的音乐或笑声联系在一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 the moon"或"on top of the world",它们都用来形容极度的快乐和满足。
"心花怒开"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在表达喜悦和兴奋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汉语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偶读奇丽川方伯题卢湘艖《美人宝剑图》一绝,不觉心花怒开。
杨愕听了他这话,~,眉飞色舞了一回道:“这个倒容易。”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
3.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4.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