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7:12
南昌会战是指1939年3月17日至4月8日,**国民革命军与日本侵略军在江西省南昌地区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标志着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对日军的一次重要抵抗。
在历史学术语境中,“南昌会战”通常指代这一具体的军事,强调其战略意义和历史影响。在文学作品中,这一词汇可能被用来象征军民的英勇抵抗和民族精神。在口语交流中,提及“南昌会战”可能会引发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和讨论。
“南昌会战”这一词汇直接来源于历史**的命名,其字面意思即为在南昌地区发生的会战(*军事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在历史学和军事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该的标准术语。
南昌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场军事对抗,也是人民抗日精神的体现。这一在的历史教育、纪念活动和公共讨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社会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和评价。
提及“南昌会战”,可能会引发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感慨和对英勇牺牲者的敬意。这一词汇可能唤起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珍惜,以及对民族团结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关于南昌会战的展览,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沉重和英雄们的伟大。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南昌会战”:
南昌的硝烟,见证了不屈的誓言,
铁血的岁月,铸就了民族的尊严。
想象一幅画面:硝烟弥漫的南昌城,**士兵在战壕中坚守,背景音乐是激昂的军号声,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能够深刻传达南昌会战的紧张氛围和英勇精神。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使用“Nanchang Campaign”或“Battle of Nanchang”来描述这一。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这一的解读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南昌会战”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词汇不仅是历史*的标签,也是民族精神和历史记忆的载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和传达相关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1.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2.
【昌】
(会意。从日,从曰。本义:善,正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昌,美言也。 、 《书·大禹谟》-禹拜昌言。
【组词】
昌言、 昌教
3.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4.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