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1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11:38
“史阙文”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历史记载中的缺失或空白部分。它通常用来描述在历史文献或记录中,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遗失、记录不完整、故意隐瞒等)导致的历史**或信息的缺失。
在文学作品中,“史阙文”可能被用来暗示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靠性,或者用来表达对历史真相的探索和追问。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讨论和研究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史阙文”一词源于**古代对历史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在编纂官方史书时,对于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发现的缺失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历史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中,用以描述和研究历史资料的不完整性。
在文化中,历史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因此“史阙文”的存在常常被视为一种遗憾,激发学者和历史爱好者去探索和填补这些空白。这种对历史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传统和根源的尊重。
“史阙文”这个词可能引发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渴望和对知识空白的遗憾感。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历史记录完整性的追求。
在个人学*历史的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史阙文”,这些空白激发了我对特定历史**的深入研究,试图从不同角度和资料中拼凑出更完整的历史图景。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我可以使用“史阙文”来表达历史的神秘和不可捉摸:
在时间的书页上,
史阙文静静躺着,
等待着勇敢的探索者,
填补那无尽的空白。
想象一幅画面,展示一位学者在古老的图书馆中,手持放大镜,仔细研究着一本破旧的史书,试图填补其中的“史阙文”。音乐上,可以选择一段古典音乐,如巴赫的《赋格的艺术》,来表达对历史复杂性的探索和理解。
在西方历史学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istoriographical gap”或“historical lacuna”,它们在概念上与“史阙文”相似,都指历史记载中的缺失部分。不同文化对这些空白的处理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史阙文”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学术语,它不仅揭示了历史资料的不完整性,也激发了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探索。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个词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复杂性和深度,同时也增强了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和尊重。
1.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2.
【阙】
去除。
【引证】
《周礼》-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
挖掘。
【引证】
《左传》-若阙地及泉。
3.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