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7:38
词汇“奉土”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可能会比较困难。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探讨这个词汇。
“奉土”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奉献土地”或“敬献土地”。在这里,“奉”通常有奉献、敬献的意思,而“土”则指土地。
由于“奉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在描述封建社会中臣子向君主奉献土地的场景中。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文学作品或特定的**仪式中。
由于“奉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奉”和“土”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复合词。
在古代**,土地是重要的财富和权力象征。因此,“奉土”可能与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礼仪有关。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庄重、尊敬的情感,因为它涉及到对土地的奉献,这在很多文化中都是一种重要的行为。
由于“奉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奉土”用于描述一个角色为了某种崇高目的而奉献自己的土地,从而增加故事的深度和情感强度。
由于“奉土”涉及到土地和奉献,可能会联想到广阔的田野、庄重的仪式和深沉的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献地”或“土地奉献”,但其具体用法和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奉土”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土地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对土地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