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4:36
“假传圣旨”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伪造或冒充的命令或旨意。在古代,**的旨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假传圣旨意味着有人故意制造虚假的皇家命令,以达到个人目的或欺骗他人。
“假传圣旨”源自古代的政治文化,其中“圣旨”指的是的命令或旨意,而“假传”则意味着伪造或冒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任何形式的虚假信息传递。
在传统文化中,的权威是不可挑战的,因此假传圣旨被视为极其严重的罪行。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威和秩序的重视,以及对欺骗行为的严厉惩罚。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欺骗和背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阴谋、权力斗争和道德败坏。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法律案件时,它可能会被提及。例如,在讨论古代的某个政治丑闻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将“假传圣旨”用来比喻现代社会中的虚假信息传播: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 假传圣旨的阴影依旧存在, 虚假的言辞,扭曲的真相, 在网络的海洋中,肆意蔓延。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伪造王令”或“冒充皇家命令”,但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和具体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假传圣旨”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政治文化,也具有现代的比喻意义。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权威、欺骗和道德问题,这些都是语言表达中常见的主题。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在现代语境中灵活运用。
他们假传圣旨,说是奉了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命令搜查书店。
1.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2.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
3.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
4.
【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匕”(bǐ)即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道好。”“口”隶变为“日”。《说文》:“从甘,匕声。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旨,美也。从甘,匕声。 、 《诗·鲁颂·泮水》-既饮旨酒。 、 《仪礼·乡饮礼》-告旨。 、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组词】
旨甘、 旨味、 旨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