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9:29
词汇“清浄身”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结合了*或道教概念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清浄身”可以理解为“清净的身体”,其中“清净”指的是纯洁、没有污染或杂念的状态,“身”则指身体。在**语境中,这可能指的是一个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的身体和心灵的纯净状态。
在**或道教的语境中,“清浄身”可能指的是通过冥想、斋戒、念经等修行方式,使身体和心灵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无欲无求的纯净状态。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角色通过修行获得了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清浄”一词源自**和道教的修行理念,强调通过修行去除心中的杂念和身体的污秽,达到一种纯净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净化和纯洁。
在传统文化中,和道教对个人的修行和精神追求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清浄身”这个词汇反映了这些**对个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和追求。
提到“清浄身”,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平和、超脱世俗的情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精神净化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修行、精神追求或个人成长时,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通过努力达到的精神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晨曦的微光中,我寻找着清浄身,心灵如镜,映照着无边的宁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修行者在静谧的山林中打坐,周围是清澈的溪流和翠绿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纯净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pure body”或“clean spirit”,但它们可能没有“清浄身”在**和道教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清浄身”这个词汇在中文中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和道教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影响。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修行理念和精神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探讨个人成长和精神净化的话题。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浄】
3.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