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6: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6:10:37
“古往今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涵盖了时间的全部范围。基本含义是描述时间的长河,强调历史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古往今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古”、“往”、“今”、“来”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明确的时间含义。在汉语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历史悠久,几乎在所有涉及时间跨度的文献中都能找到其身影。
在文化中,“古往今来”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对传统的尊重。它反映了人对历史的重视和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深远感。它让我联想到历史的连续性,以及每一代人对于传承和发展的责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历史研讨会上听到“古往今来”的使用,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历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古往今来,岁月如歌,历史的篇章,由我们续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展示历史长河的画卷,从古代的场景逐渐过渡到现代。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历史纪录片中那种庄重而深沉的旁白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时间跨度和历史感是相似的。
“古往今来”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理解时间的连续性,还让我意识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虽然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验过了。
1.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2.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
3.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4.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