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8:03
中子弹(Neutron Bomb)是一种战术核武器,其设计目的是在爆炸时释放大量的中子,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但能有效杀伤敌方人员,尤其是装甲车辆内的乘员。中子弹的辐射效应主要针对生物体,因此被称为“清洁的炸弹”或“人道炸弹”。
中子弹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核武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开始探索如何更精确地控制核爆炸的效应。中子弹的设计理念是在19*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形成的,旨在提供一种比传统核武器更具选择性的杀伤手段。
中子弹在冷战期间成为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核武器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一些观点认为中子弹是对传统核武器的一种改进,因为它减少了非战斗人员的伤亡,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任何形式的核武器都是不可接受的。
中子弹这个词可能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战争、死亡和技术的黑暗面。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冷战的紧张局势、核恐惧和对人类未来的担忧。
由于中子弹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军事术语,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通过新闻、教育或文学作品,人们可能会间接地接触到这个概念。
在诗歌中,中子弹可以被用作一个象征性的元素,代表毁灭与希望的交织:
在寂静的夜晚,中子弹的幽灵 徘徊在和平的边缘, 它的光芒,既是死亡的预兆, 也是新生的希望。
中子弹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核爆炸的蘑菇云、辐射标志和防护服。听觉联想可能包括警报声、爆炸声和紧急广播系统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中子弹的翻译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一种旨在减少对物质破坏的核武器——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俄语中,中子弹被称为 "нейтронная бомба"。
中子弹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现代军事技术的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人类对战争和和平的复杂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中子弹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和伦理道德问题。通过对中子弹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技术进步的双重性,以及在追求安全和和平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弹】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弹,行丸也。 、 《左传》-[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组词】
弹力、 弹丸、 弹射、 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