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5:31
和衷共济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意相合,共同渡过困难”。其中,“和衷”指的是心意相合,思想一致;“共济”则是指共同帮助,共同克服困难。这个成语强调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人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和衷共济 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应用,尤其在强调团队合作、集体努力和共同克服困难的场合中。
同义词:
反义词:
和衷共济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原文是“和衷共济,以济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和衷共济** 体现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和政治活动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强调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和衷共济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团结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困难时刻,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最终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体验到和衷共济的力量。当我们面对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最终帮助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们和衷共济,
心手相连,
共同迎接黎明的曙光。
和衷共济 可以联想到一群人手拉手,共同面对困难的画面。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鼓舞人心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团结和力量。
在英语中,和衷共济 可以对应为 "pull together" 或 "work in concert",都强调团结和协作。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团结合作的核心价值是相通的。
和衷共济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强调了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寻求团队的支持和合作。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集体力量的价值,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践。
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的话。
1.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2.
【衷】
适合,恰当。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犹适也。”-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 《左传·庄公六年》。注:“节适也。”-而后立衷焉。
3.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4.
【济】
渡过水流。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济乎江湖。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 、 唐·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组词】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 济水、 济涉、 济运
帮助;救助。
【引证】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济师来攻。
【组词】
济人利物;济拔、 济惠、 济物、 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