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7:37
词汇“倾灭”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倾”可以理解为倾倒、倾覆,而“灭”则意味着消灭、毁灭。结合起来,“倾灭”可能指的是彻底的毁灭或崩溃。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可能的含义进行。
“倾灭”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是指某种事物或状态的完全崩溃或毁灭,可能涉及到物理上的破坏或抽象概念的消亡。
由于“倾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场灾难性的毁灭,如城市的倾覆或文明的崩溃。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它听起来较为生僻和书面化。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军事战略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彻底的破坏或失败。
由于“倾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可能较少。它可能是由“倾”和“灭”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强烈的毁灭意味。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倾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灾难或失败,如历史上的重大战争或自然灾害。
“倾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恐惧、悲伤或绝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巨大的破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
由于“倾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要用它来描述某件事,可能是指某种极端的失败或灾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倾灭”来增强表达的强度,如:
在那场无情的风暴中,
古老的城墙倾灭,
历史的尘埃随风散去,
只留下无尽的哀伤。
“倾灭”可能让人联想到废墟、破碎的景象和沉重的氛围。视觉上,可能是灰暗的天空下,一片破败的景象;听觉上,可能是寂静中偶尔传来的破碎声。
由于“倾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英语中,可能用“collapse”或“destruction”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倾灭”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强烈的表达方式,用以形容彻底的毁灭或崩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场景。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太适用,但在文学创作或特定语境中,它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工具。
1.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2.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