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3:05
“成千累万”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数量非常多,数以千计,甚至更多。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数量的庞大和不可计数。
在文学作品中,“成千累万”常用于夸张手法,强调场景的宏大或人物的众多。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数量庞大的事物,如人群、物品等。在专业领域,如统计学或经济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精确,因为需要具体数字,但在描述宏观现象时仍可使用。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成千累万”更侧重于数量的庞大和不可计数,而“不计其数”和“数不胜数”则更多强调数量之多到无法计算。
“成千累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成千”和“累万”两个部分组成,直接表达了数量之多。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大量事物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数字“千”和“万”常被用来象征大量或无限,因此“成千累万”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广泛使用,用以形容任何数量庞大的事物,反映了*人对数量的直观感受和表达惯。
这个成语给人以震撼和宏大的感觉,使用时往往伴随着对数量的惊叹和对场景的想象。它能够激发听者对描述对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成千累万”来形容一次大型音乐会上的观众数量,这个成语帮助我生动地传达了现场的热闹和壮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成千累万的花朵,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无尽而又美丽。”
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上,成千累万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这种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作品表现出来。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大型**中人群的喧闹声,或是自然界中无数生物的鸣叫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ousands and thousands”或“countl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数量庞大的概念。
“成千累万”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能够有效地传达数量庞大的概念。在学*语言和进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他看着那乌克斋、邓九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千】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千,十百也。
【组词】
千夫、 千门、 千社、 千祀、 总数为一千、 千乘、 千载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引证】
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清丽千眼。
【组词】
千千、 千般、 千寻、 千钟、 千万劫、 千式百样、 成千上万、 白发三千丈、 千丁、 千人坑、 千山、 千百、 千帆、 千和、 千指、 千品、 千度、 千衲、 千骑、 千颦
3.
【累】
罪行;过失。
【引证】
《世说新语》-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组词】
罪累
4.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