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7:06
张力 这个词在字面上通常指的是物体受到拉伸时内部产生的力,或者是在物理学中,物体抵抗外力拉伸的能力。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张力可以指代一种紧张的状态、冲突或对立,或者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或紧张感。
张力 一词源自拉丁语“tensionem”,意为拉伸或伸展。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tension”,在中文中,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日常语境中,逐渐扩展到描述心理和社会状态。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张力可以指代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可能是由于价值观、利益或权力的冲突造成的。在文化分析中,张力也常被用来描述社会结构中的不平衡或冲突。
张力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不安或期待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悬疑电影中的紧张情节,或是人际关系中的微妙冲突。
在个人经历中,张力可能体现在工作项目的最后期限压力,或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例如,“在项目截止日前夜,团队成员之间的张力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诗歌中,张力可以被用来形容情感的紧张状态:
心中的张力如弦, 紧绷在爱与恨之间, 一触即发,情感的箭。
张力 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如一幅画中紧绷的线条可能传达出紧张的氛围。在音乐中,快速的节奏和紧张的旋律可以创造出张力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tension”和西班牙语的“tensión”,虽然具体用法有所差异,但基本概念相似,都指代一种紧张或拉伸的状态。
张力 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从物理学的精确概念到日常生活中的紧张状态,再到文学和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理解和运用这个词,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紧张和冲突。
1.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