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5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59:38
“危急存亡之时”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处于极其危险和关键的时刻,关系到生存或灭亡的重大关头。它强调了一种极端的紧急状态,通常用于描述国家、组织或个人面临生死攸关的决策时刻。
在文学中,这个词汇常用于描述历史转折点或英雄人物面临重大抉择的场景,如战争、政治变革等。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个人生活中的关键时刻,比如职业选择、健康危机等。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医疗等,这个词汇则更加具体地指向那些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紧急情况。
同义词:生死关头、紧要关头、关键时刻、危机时刻 反义词:太平盛世、安逸时光、平静时期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如“生死关头”更侧重于生命的存续,而“关键时刻”则可能包含更广泛的意义。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危急”和“存亡”两个词组合而成,强调了紧急和生死的双重意义。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从军事和政治领域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经历中。
在文化中,这个词汇常常与历史上的重大和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被描述为“危急存亡之时”。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用于强调集体或国家在面临危机时的团结和决心。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紧迫感,它让人联想到需要迅速决策和行动的场景。在表达中,它能够有效地传达出情况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与个人面临的重大挑战或危机时刻相关,如职业转折点、家庭危机等。在这些时刻,人们往往需要展现出勇气和智慧,以应对“危急存亡之时”。
在诗歌中,可以将“危急存亡之时”融入描述自然灾害或人类对抗灾难的场景,如:
在风暴的危急存亡之时,
海燕振翅高飞,不畏风浪。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争或灾难场景的画面,人们在危急存亡之时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困难。在音乐中,可以选择紧张激烈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表达这种紧迫和危机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或“a critical juncture”,它们在意义上与“危急存亡之时”相近,但在表达上可能略有不同,更侧重于生死或关键时刻的描述。
“危急存亡之时”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准确地传达出紧急和生死攸关的情境,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和联想。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说便这等说,但~,欲维系人心,不得已而出此。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3.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4.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5.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6.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