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3:36
词汇“[局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方言中的词汇。
假设“局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可能的意思是“局促不安”或“拘谨”。其中,“局”可能指局限、狭小,而“跽”可能指跪坐的姿势,引申为拘谨、不自在。
在古文或某些方言中,“局跽”可能用来形容人在特定场合下的拘谨态度或不自在的感觉。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举止。
由于“局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如果它是古汉语词汇,可能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描述人们在特定礼仪场合下的行为规范。
在古代**,礼仪文化非常重要,人们在各种场合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因此,“局跽”可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们行为举止的要求。
“局跽”可能让人联想到拘谨、不自在的情感,以及对传统礼仪的尊重或束缚。
由于“局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研究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局跽”来描绘古代人物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举止,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结合古代礼仪的图像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局跽”所传达的拘谨和不自在的感觉。
由于“局跽”不是一个通用词汇,跨文化比较的意义不大。但如果将其与西方文化中的类似概念(如“awkward”或“self-conscious”)进行比较,可以探讨不同文化对拘谨行为的理解和表达。
“局跽”作为一个假设的古汉语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和对行为规范的要求。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局】
(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局,促也。 、 《诗·小雅·正月》-不敢不局。 、 潘民《乘舆箴》-意局而辞野。
【组词】
局守、 局定、 局囿、 局滞、 局蹐、 局脊、 局数、 局趣、 局局蹐蹐、 局促乡里
2.
【跽】
长跪。长时间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引证】
《说文》-跽,长跪也。从足,忌声。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组词】
跽受、 跽跪、 跽跗、 跽拜、 跽坐
又指半跪,单膝着地。
【引证】
明·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