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0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05:58
回向文:回向文是**术语,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祈祷文或经文,用于将诵经、修行、功德等回向(即转移、分享)给特定的对象,如众生、亡者、亲友或自己。回向文的目的是希望这些功德能够帮助回向对象获得利益,如减轻痛苦、增加福报或往生净土。
回向文主要在语境中使用,尤其是在仪式、法会、个人修行中。在文学作品中,回向文可能被用来描绘徒的虔诚或修行生活。在口语中,信徒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提及回向文,尤其是在参与活动后。
同义词:功德文、祈愿文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与“诅咒”或“恶愿”相对立。
回向文源自梵文“parināma”,意为“转变”或“转化”。在传入后,这一概念被吸收并发展成为特定的经文形式。随着**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回向文的种类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核心目的始终是功德的转移和分享。
在文化中,回向文具有重要的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个人修行的体现,也是社会互助和慈悲精神的表达。在某些社会中,回向文还被用于处理生死、疾病和灾难等重大生活**。
回向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和、慈悲和希望。它让人联想到无私的爱和对他人的关怀,以及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在个人生活中,回向文可能被用于祈愿家人健康、事业顺利或世界和平。例如,在参与**法会后,个人可能会在家中继续念诵回向文,以延续功德的回向。
在诗歌中,回向文可以被用来表达对世界的祝福和对生命的敬畏:
在晨曦的光芒中,我诵读回向文,
愿每一粒尘埃,都能找到归宿。
愿每一颗心灵,都能感受慈悲,
在无常的世界,我们共同前行。
回向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寺庙、悠扬的诵经声和香烟缭绕的场景。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平和、神圣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回向文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例如,藏传的回向文可能包含更多的咒语和密宗元素,而汉传**的回向文则更注重经文的诵读和解释。
回向文是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体现了徒的修行实践,也反映了人类对慈悲和互助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回向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精神世界。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向】
(象形。从宀(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向,北出牖也。 、 《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3.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