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0:05
巉峭(chán qiào)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山势险峻、陡峭,或者比喻事物艰难、难以攀登。字面意思是指山峰高耸,崖壁陡峭,不易攀登。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巉峭常用来形容山峰或山脉的险峻,如“巉峭的山峰直插云霄”。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巉峭较少使用,更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 专业领域:在地理学或登山**中,巉峭用于描述地形的险峻程度。
同义词:险峻、陡峭、崎岖 反义词:平坦、缓和、平缓
词源:巉峭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巉”和“峭”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山势险峻和陡峭。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巉峭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形容山势的险峻。
在**文化中,巉峭常与自然景观的壮美联系在一起,如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山川的雄伟。
巉峭给人以挑战和敬畏的情感,联想到攀登的艰辛和自然的壮丽。
在登山经历中,巉峭的山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在诗歌中,巉峭可以用来形容人生的艰难:“人生的道路如巉峭的山峰,每一步都需谨慎。”
视觉联想:巉峭的山峰在图片中呈现出高耸入云的景象。 听觉联想:巉峭的山峰在风中呼啸,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唤。
在英语中,巉峭可以对应为“precipitous”或“steep”,用于描述类似的险峻地形。
巉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不仅形容了自然景观的险峻,也隐喻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巉峭丰富了我们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
1.
【巉】
险峻,陡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又如:巉刻(山峰尖峭,如同刀削一般。比喻说话或文章尖刻);巉峭(高峻陡削)-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
嶙峋突兀。
【引证】
宋·苏轼《壬寓二月寄子由》-乱峰巉似槊,一水淡如油。
【组词】
巉屼
2.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