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5:23
“嘴尖皮厚腹中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嘴巴尖锐、皮肤厚实而内部却是空洞无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强硬、言辞尖锐,但实际上内心空虚、没有真才实学。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夸夸其谈、实则无能的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那些表面强势、实际能力不足的人。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见,但在讨论个人品质和能力时偶尔会被提及。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成语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表里不一、内外不符现象的批判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某些人特质的标准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内圣外王”,即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统一。因此,“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样的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品质和能力的要求,即不仅要有外在的表现,更要有内在的实质。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指向的是一种虚伪和不真诚的状态。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只说不做、表面功夫做得好但实际能力欠缺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这样的人,他们说话尖锐、态度强硬,但一旦需要实际行动时却显得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使用“嘴尖皮厚腹中空”来形容他们是非常贴切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嘴尖如剑锋,皮厚似城墙,
腹中空空如也,何以立世间?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外表坚硬、内部空洞的物体,如空心的树干。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尖锐但空洞无物的声音,如空洞的回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talk and no action”,意指只会说不会做。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对应,反映了人类对于言行一致的普遍追求。
“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特质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2.
【尖】
(会意。从小,从大。一头小一头大为尖。本义: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尖,锐也。
3.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4.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
5.
【腹】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fú)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腹,厚也。 、 《易·说卦传》-坤为腹。 、 《易·明夷》-入于左腹。 、 《素问·评热病论》-腹者至阴之所居。 、 《释名》-自脐以下曰水腹。 、 晁错《论贵粟疏》-腹饥不得食。
【组词】
腹痛、 腹肠、 腹围、 腹如垂瓠、 腹便便
6.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7.
【空】
使之困穷。
【引证】
《诗·小雅·节南山》-不宜空我师。 、 《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组词】
空乏、 空竭、 空匮
腾让出来。
【引证】
鲁迅《彷徨·离婚》-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坐位来了。
【组词】
他由于辞职从而把他在国会的席位空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