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7:49
“吴娃越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吴地的女子和越地的女子都非常美丽。吴和越是**古代的两个国家,分别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尤其是指江南地区的女子。
在文学作品中,“吴娃越艳”常用来描绘江南女子的温婉和美丽,如诗词、小说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使用,但在描述女性美貌时,人们可能会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较少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文化或文学时。
同义词:
反义词:
“吴娃越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吴越地区的文化印象。吴越地区自古以来就以出产美女而闻名,因此这个成语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成语保持了其原始的意义和用法。
在**文化中,江南地区一直被视为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地方,因此“吴娃越艳”这个成语也承载了人们对江南地区的美好想象和向往。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貌的重视和赞美。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联想到的是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温婉的女性形象。它让人想到诗意的生活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江南地区的女性时使用这个成语,或者在欣赏江南风格的文学作品时提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江南水乡梦,吴娃越艳情。
柳岸花间影,月下琴声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女子们在柳树下轻歌曼舞。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古筝曲,悠扬的旋律中透露出江南的柔美。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地中海的美女”或“拉丁美洲的佳人”等,也用来形容特定地区的美女。
“吴娃越艳”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女性的美貌,也反映了人们对江南地区的美好印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历史,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1.
【吴】
(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2.
【娃】
(形声。从女,圭(guī)声。本义:美女)。
同本义。
【引证】
《方言》二-娃,美也。吴楚衡淮之间曰娃。吴有馆娃之宫。
【组词】
娃姣、 娃馆、 娃儿
3.
【越】
(形声。从走,戉(yuè)声。本义:经过,越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越,度也。 、 《广雅》-越,渡也。 、 《吕氏春秋·长攻》-越十七扼。 、 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 、 《楚辞·天问》-崖可越焉?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越天都之胁。 、 、 清·姚鼐《登泰山记》-越长城之限。 、
【组词】
越位;越度、 越绝、 越陌度阡、 越冬
4.
【艳】
(会意。从豐(fēng),从色。豐,丰大。色,色彩。丰大而有色彩。本义:鲜艳,艳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艷,好而长也。 、 《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 《诗·小雅·十月之交》-艳妻煽方处。 、 《楚辞·招魂》。注:“艳,好貌也。”-艳陆离些。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窈窕艳城郭。
【组词】
艳色、 艳段、 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