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3:54
“无完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通常用来形容受到严重伤害或批评,以至于无法保持完整无损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伤害或批评的严重性和全面性。
在文学作品中,“无完肤”常用来形容战争、灾难或激烈冲突后的惨状,如“战场上尸横遍野,无完肤者比比皆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受到严厉的批评或攻击,如“他的演讲被批评得无完肤”。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法律,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极端情况时仍有可能出现。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伤害或批评的程度上有细微差别,但都与“无完肤”有着相似或相反的含义。
“无完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皮肤状态的描述。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在**文化中,“无完肤”常常与战争、灾难和激烈的辩论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极端情况的深刻认识和描述。这个成语的使用也体现了汉语表达中对形象和生动性的追求。
“无完肤”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沉重和悲惨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痛苦和破坏,因此在表达时需要谨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激烈的辩论赛中听到对手的观点被批得无完肤,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战火燃尽,城无完肤,唯有孤鹰,翱翔于残垣之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废墟或战后的景象,无完肤的描述让人联想到那些破碎和残缺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争的轰鸣声或批评的尖锐言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rn to shreds”或“ripped apart”,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严重破坏或批评的意味。
“无完肤”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破坏,也适用于形容精神和言论上的严重伤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完】
(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完,全也。 、 《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 、 《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 《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 《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 、 贾谊《治安策》-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 宋·苏洵《六国论》-不能独完。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无一完者。
【组词】
完计、 完完、 完充、 完锐、 完块、 完篇、 完丽、 完垒、 完名、 完书、 完德
3.
【肤】
(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同本义。
【引证】
《论语·颜渊》-肤受之愬。 、 《商君书·算地》-衣不暖肤。 、 《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组词】
肌肤、 肤革、 肤不生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