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2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26:34
“染院”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指的是专门进行染色的场所。在古代,染院可能是官方或私人的染色作坊,负责将布料染成各种颜色。
在文学作品中,“染院”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生活的场景,特别是在描述手工艺或宫廷生活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传统工艺时。在专业领域,如纺织或历史研究中,“染院”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遗迹或工艺流程。
同义词:染色坊、染坊、染工坊 反义词:无,因为“染院”是一个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词汇,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染院”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染”指的是染色,“院”指的是一个封闭的场所或作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历史或文化研究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古代**,染色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手工艺,染院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色彩和美学的追求。染院不仅是生产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它们的工作流程和技艺往往代代相传。
提到“染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繁华和精致,以及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对美的追求。这个词可能唤起一种怀旧和敬仰的情感。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关于古代染院的展览,那些精美的染色布料和详细的工艺介绍让我对古代的染色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生活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 “在染院的角落, 色彩在布上跳跃, 工匠的手, 绘出岁月的斑斓。”
想象一下,走进一个古老的染院,你会看到五彩斑斓的布料在阳光下闪耀,听到水声和染料混合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共同构成了对“染院”的生动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类似的染色场所,如印度的“巴格”(Bagh),指的是一种传统的染色技术,虽然具体词汇不同,但都反映了各自文化中对染色工艺的重视。
通过对“染院”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也是一个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让我对古代工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1.
【染】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染,以缯为色也。 、 《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掌染草。
【组词】
染博士、 染服、 染户、 染茜、 染采、 染事、 染网、 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2.
【院】
(形声。从阜(fù),完声。“阜”是土山,与土、建筑有关。本义:庭院,院子。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院,垣也。 、 《玉篇》-院,周垣也。 、 《增韵》-有垣墙者曰院。 、 汉·司马光《西江月》-深院月明人静。
【组词】
前院;后院;深宫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