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1:07
词汇“公诚”在中文中的基本定义是指公正和诚实,强调在公共事务或社会交往中的正直和真诚。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品质,特别是在需要公正无私和诚实无欺的场合。
“公诚”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公”指公共的、公正的,“诚”指真诚、诚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加强调在公共领域的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公诚”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道德标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广泛用于强调诚信和公正的重要性。
“公诚”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直、可信赖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保持真诚和公正。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一位以公诚著称的领导,他的行为和决策总是以公正和诚实为前提,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激励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追求同样的标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诚”:
在公诚的光辉下,
每一步都坚定而清晰,
心中的天秤,
永远指向真理和正义。
“公诚”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法庭、公正的法官,或者是宁静的图书馆,这些场景通常伴随着严肃而庄重的音乐。
在英语中,“公诚”可以对应为“integrity”和“honesty”,虽然在具体用法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诚实和公正的重要性。
“公诚”是一个在多个语境中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公诚”这个词对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至关重要。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诚,信也。 、 《礼记·郊特牲》-币必诚。 、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 《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汉书·赵广汉传》-行之发于至诚。 、 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
【组词】
诚款、 诚敬、 诚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