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2:57
朝兢夕惕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朝(早晨)、兢(小心谨慎)、夕(晚上)、惕(警惕)。字面意思是早晨小心谨慎,晚上保持警惕。基本含义是指人一天到晚都非常谨慎小心,时刻保持警觉,不敢有丝毫懈怠。
朝兢夕惕 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的工作态度或生活状态,特别是在需要高度警觉和谨慎的场合,如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持续的警惕和谨慎。
同义词: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反义词:粗心大意、漫不经心、掉以轻心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细微差别,但都与谨慎或粗心大意有关。
朝兢夕惕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对官员或士兵的要求,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和谨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官方场合,也适用于各种需要持续警惕的情境。
在传统文化中,谨慎和警觉被视为重要的品质,特别是在处理重要事务或面对复杂情况时。朝兢夕惕**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和警惕。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肃和紧张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需要持续努力和警觉的情境。它可能让人感到一种责任感或压力,但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结果的重视。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的工作或任务。例如,作为一名项目经理,我必须朝兢夕惕,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在诗歌中,可以将 朝兢夕惕 融入到描述紧张工作状态的诗句中:
朝兢夕惕夜未央, 灯火通明人未眠。 项目如山压肩上, 唯有坚持方见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办公室里,人们忙碌而专注地工作,灯光通明,电脑屏幕闪烁,传达出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和低语声,共同营造出一种忙碌而警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n guard at all times" 或 "always vigilant",虽然不如 朝兢夕惕 这个成语那样精炼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持续警觉和谨慎的含义。
朝兢夕惕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持续警觉和谨慎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结果的重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工具。
1.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2.
【兢】
(象形。金文字形,象二人头顶重物形。头上戴着重物,故常戒惕小心。本义:小心谨慎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组词】
兢惕、 兢持、 兢兢切切、 兢危
3.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夕,莫也。 、 《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 、 《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日东则景夕多风。 、 《书·洪范·五行》注-初昏为夕。 、 《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 、 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组词】
夕晖、 朝发夕至;夕霭、 夕市
4.
【惕】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惕,惧也。 、 《说文》-惕,敬也。 、 《易·乾》。郑注:“惧也。”-夕惕若厉。 、 《国语·楚语》。注:“惧也。”-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 、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惕,岂敢忘职? 、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行人皆怵惕。 、 唐·李朝威《柳毅传》-愧惕惭惧。
【组词】
惕息、 惕惕、 惕 虑、 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