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1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17:18
少衣缺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衣物稀少,食物不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特别是衣物和食物。
在文学作品中,少衣缺食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悲惨生活或社会的不公。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或某家庭的贫困状态。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经济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贫困现象和社会福利问题。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生活状态时各有侧重,少衣缺食 更侧重于物质上的缺乏,而丰衣足食 则强调物质上的充足。
少衣缺食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少”和“缺”两个表示不足的词与“衣”和“食”两个表示基本生活需求的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用以描述战乱或灾荒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少衣缺食** 常与节俭、勤劳等美德相联系,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讨论贫困和社会福利政策。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沉重和忧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贫困和艰辛的生活。它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激发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参与慈善活动或看到有关贫困的新闻报道时使用这个词汇,以表达对贫困人群的关心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寒风中,少衣缺食的孤儿, 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破旧的房屋和衣衫褴褛的人们;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沉重的旋律,以增强对这一词汇的情感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iving in poverty" 或 "lacking the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生活贫困的含义。
少衣缺食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也反映了社会问题和文化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同时也促进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人都被拿去做工,荒功废业,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这等苦恼。
1.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
3.
【缺】
(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引证】
《说文》-缺,器破也。 、 《庄子·秋水》-入休乎缺甃之崖。 、 《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组词】
墙缺了一块;缺落、 缺啮、 缺坏、 缺触、 缺唇、 缺圮
短少;缺乏。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缺王道之仪。 、 清·袁枚《祭妹文》-于此微缺然。
【组词】
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 缺势、 这本书缺两页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