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5:50
词汇“正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正腊”可能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在**传统文化中,腊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也是准备过年、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重要时期。
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提到“正腊”来描绘岁末的景象或氛围,如描述人们忙碌准备年货、打扫房屋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可能仍有使用。
“正腊”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农历月份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腊月”来指代农历十二月。
在传统文化中,腊月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俗和节日,如腊八节、小年等。这些俗反映了人民对岁末的重视和对新年的期待。
提到“正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天气、热闹的集市、家庭的团聚和温馨的氛围。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
由于“正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直接使用该词汇的情况。但在了解其含义后,可以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以增添语言的丰富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正腊风雪紧,家家灯火明。岁末团圆夜,酒香满院庭。”
提到“正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飘雪的景象、热闹的鞭炮声和温馨的家庭聚会。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正腊”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年末、冬至等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正腊”作为一个描述农历十二月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地使用这些富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添语言的魅力。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腊】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器》-腊,脯也。 、 《曷·噬》-噬腊肉。 、 《穆天子传》。注:“干鱼。”-鱼腊。 、 《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无腊与肤。 、 《晋书·谢安传》-布千匹,腊五百斤。
【组词】
腊肉、 腊人
晒干;制成干肉。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组词】
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