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4:51
发号出令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发布命令或指示。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机构发布命令、指示或规则的行为,强调权威性和正式性。
发号出令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君主或将军发布命令的场景,强调命令的权威性和正式性。
在传统文化中,发号出令** 强调了权威和秩序的重要性。在社会管理、军事指挥和组织运作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命令的正式性和执行的严肃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肃、权威的感觉,联想到领导者的形象和命令的执行。它可能引发对权威和秩序的尊重,也可能让人想到责任和义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过需要发布重要指令的情况,那时我使用了“发号出令”这个成语来强调命令的正式性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发号出令”融入到描述领导者的形象中,如:
晨曦初照,将军发号出令,
战鼓擂响,士兵齐心向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发布命令的场景,士兵们整齐列队,等待指令。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庄严的音乐,如进行曲,来增强这种权威和正式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issue orders" 或 "give command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命令的发布和执行。
发号出令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强调了命令的权威性和正式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深度。
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
且今之为政者,必有堂宇以为~之地。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
3.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4.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