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32:19
挨肩迭背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肩膀挨着肩膀,背部贴着背部。这个成语形容人多拥挤,彼此紧贴在一起,无法分开。
在文学作品中,挨肩迭背 常用来描绘人群密集的场景,如市场、节日庆典或紧急疏散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或繁忙的街道。在专业领域,如城市规划或交通管理,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人群控制和空间利用的问题。
同义词: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挤得水泄不通 反义词:空无一人、寥寥无几、人迹罕至
挨肩迭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对人群密集场景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场景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挨肩迭背** 常常与热闹、喜庆的场合联系在一起,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同时,它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人群聚集和空间紧张的社会现象。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热闹、拥挤和难以移动的感觉。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热闹的市场、拥挤的地铁或大型活动的人群。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春节期间的火车站体验过挨肩迭背的场景,那种人群密集、无法移动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节的火车站,人潮如海, 挨肩迭背,心却温暖。 归家的路,虽拥挤却充满期待, 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家的呼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火车站或节日庆典的画面,人群密集,彼此紧贴。听觉上,可能伴随着人群的嘈杂声、广播的提示声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acked like sardines",用来形容人群非常拥挤,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
挨肩迭背 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群密集的场景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现象,也承载了文化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1.
【挨】
遭受;忍受。
【引证】
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这无情棍棒,教我挨不的。
【组词】
挨打;挨批
拖延;磨蹭。
【引证】
《水浒传》-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2.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
3.
【迭】
(形声。从辵,失声。本义:交替,轮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迭,更递也。 、 《尔雅》-迭,更也。 、 《易·说卦》-迭用柔刚。 、 《诗·邶风·日月》-胡迭而微。 、 《礼记·乐记》-迭相为经。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弟兄迭为君。 、 《庄子·天运》-四时迭起。
【组词】
迭为宾主;迭变、 迭宿、 迭进
4.
【背】
(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背,脊也。 、 《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 、 《史记·梁孝王世家》-牛足出背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明·魏学洢《核舟记》-左手抚鲁直背。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不呼则杖其背。
【组词】
芒刺在背;背袋、 背花、 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