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4:48
合口(hé kǒ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闭合的嘴巴”,通常用来形容嘴巴闭合的状态。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代事物之间的紧密结合或一致性。
“合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字面意义即为“闭合的嘴巴”。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描述事物之间的紧密结合或一致性。
在**文化中,“合口”常常与和谐、一致的概念相联系。例如,在家庭或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合口”意味着他们能够和谐相处,共同达成目标。
“合口”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和和谐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默中的深思,或是事物之间的完美契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合口”的情况,比如在团队项目中,成员们需要保持一致的意见和行动,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合口”:
沉默如夜,合口不言, 心中思绪,如星辰旋转。 合口之吻,是心灵的契合, 在无声中,我们找到了和谐。
在英语中,“合口”可以对应为“closed mouth”或“tight-lipped”,但在表达一致性时,可能会使用“in sync”或“aligned”等词汇。
“合口”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闭合状态,还象征着和谐与一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合口”这个词,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美感。
1.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