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2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26:06
官书:字面意思是指官方的文件、书籍或文献。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由政府或官方机构发布的正式文件、公告、法律、规章、历史记录等。
官书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官”指官方、政府,“书”指书籍、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官方的正式文件和记录。
在**传统文化中,官书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正式性,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媒介。在历史上,官书也是记录国家大事和法律变迁的重要载体。
官书一词给人以正式、权威、严肃的印象。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朝廷、法律的威严和历史的厚重。
在日常生活中,官书可能不常直接接触,但在处理官方事务时,如办理证件、了解政策等,会间接涉及官书的内容。
在诗歌中,官书可以用来营造一种庄重、历史的氛围:
官书古卷,字字如金, 记录着千年的兴衰。 一纸文书,承载着民心, 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视觉联想:官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卷轴、印章、红头文件等。 听觉联想:官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宣读文书时的庄严声音。
在英语中,官书可以对应为“official document”或“government record”,在不同文化中,官方文件都具有类似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官书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代表了官方的正式文件,也承载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官书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刻的意义。
1.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