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5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52:23
分至点(Solstice)是指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太阳直射点达到一年中最北或最南的位置,此时地球上的某些地区会经历一年中最长或最短的白天。具体来说,夏至(Summer Solstice)是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北端,北半球白天最长;冬至(Winter Solstice)是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南端,北半球白天最短。
“分至点”一词源自拉丁语“solstitium”,意为“太阳停止”,因为古人观察到在分至点时,太阳的视**似乎暂时停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这一天文现象。
在许多文化中,分至点是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时刻。例如,冬至在*被视为重要的节气,有吃饺子、汤圆等俗,象征团圆和温暖。
分至点常带给人们一种时间循环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冬至的温暖*俗也给人以温馨和希望的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分至点可以用来规划年度活动,如户外**、农业种植等,因为它标志着季节的转折。
在诗歌中,可以将分至点作为时间的象征,如“冬至的夜,漫长如诗,每一刻都是对温暖的期盼。”
在不同文化中,分至点都有相应的庆祝活动。例如,北欧国家在冬至时会点燃篝火,庆祝光明战胜黑暗。
分至点不仅是天文现象,也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提醒我们时间的循环和自然界的节奏,对于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对自然和文化的感知。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
3. 【点】 收拾;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