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0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05:18
猛恶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猛”和“恶”。字面意思是指既强烈又恶劣的性质或状态。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行为的极端负面特征,如猛烈的攻击、恶劣的环境或行为等。
在文学作品中,“猛恶”常用来形容战争、灾难或邪恶势力的强烈和恶劣。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性格非常恶劣。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环境科学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极端的自然灾害或军事行动。
同义词:凶猛、恶劣、残忍、狠毒 反义词:温和、善良、仁慈、友好
同义词中,“凶猛”强调力量和攻击性,“恶劣”强调道德或环境的不良,“残忍”和“狠毒”则强调行为的残酷和无情。反义词则表达了与“猛恶”相反的正面特质。
“猛恶”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特别是在描述负面**和行为时。
在**文化中,“猛恶”常与自然灾害、战争和邪恶力量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这些现象的恐惧和厌恶。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可能用来批评某些不公正或恶劣的社会现象。
“猛恶”这个词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暴力、破坏和恐惧。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危险和恶劣环境的警觉和不安。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关于猛恶台风的描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和人类的脆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猛恶”:
猛恶的风,携带着毁灭的种子, 在夜的寂静中,悄然降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猛烈风暴或战争场景的画面,充满了破坏和混乱。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暴的呼啸声或战争的爆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erocious”或“vicious”,它们也用来形容极端的负面特征,但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猛恶”这个词在描述极端负面现象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强烈的情感,还反映了人们对这些现象的深刻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1.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