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2:08
“敢不承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敢于不接受命令”。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勇敢地拒绝接受不合理的命令或指示,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和勇气。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绘主角在面对权威或压力时的不屈不挠。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对某项任务或要求的拒绝,尤其是在感到这项任务不合理或不公正时。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军事,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强调个人或集体的独立判断和行动。
同义词“抗命”和“违抗”强调的是对命令的直接反对,而“敢不承命”更多强调的是在勇气和坚定立场下的拒绝。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态度,即对命令的无条件接受。
“敢不承命”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和典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坚定拒绝的一种固定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服从命令被视为重要的社会规范。因此,“敢不承命”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这种规范,强调了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行动。
这个成语给人以勇敢、坚定和独立的情感联想。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过类似情况。当团队领导提出一个明显不合理的工作分配时,我勇敢地表达了我的反对意见,使用了“敢不承命”的态度,最终促使团队重新考虑和调整了计划。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中心,我站立,
面对狂风,我敢不承命。
心中的灯塔,不灭的光,
指引我,穿越黑暗的航程。
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面对不公正的命令,他坚定地摇头,这个画面可以与“敢不承命”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坚定的脚步声和决绝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fuse to obey”或“defy orders”,但这些表达没有“敢不承命”所蕴含的勇气和坚定立场的深层意义。
“敢不承命”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教会我在面对不合理情况时保持勇气和独立思考。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文化背景和情感价值,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交流和创作中更恰当地使用它。
吾君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
苟列定矣,~。
1.
【敢】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敢,进取也。 、 《广雅》-敢,勇也。 、 《贾子道术》-信理遂惔谓之敢。 、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洁廉而果敢者也。 、 《荀子·性恶》-天下有中敢直其身。 、 《荀子·非十二子》-刚毅勇敢不以伤人。 、 贾谊《过秦论》-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 《三国志·董袭传》-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
【组词】
敢毅、 敢士、 敢直、 敢勇、 敢断
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 《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 《战国策·燕策》-人不敢与忤视。 、 《资治通鉴·唐纪》-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
【组词】
敢说;敢想;敢干;敢士、 敢勇当先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4.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