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2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22:37
无须之祸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不需要的灾难”或“不必要的祸害”。它指的是那些并非由个人行为或决策引起的,而是由于外部因素或偶然**导致的灾难或不幸。
在文学作品中,无须之祸 常用来描述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生的无常。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表达对某些不幸**的无奈和感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用来分析那些非个人原因造成的社会问题或心理压力。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飞来横祸”强调突然性和意外性,而“无妄之灾”则强调无辜和不应得。
无须之祸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对命运和天意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描述那些非人为因素导致的灾难。
在文化中,无须之祸** 常常与宿命论和天命观念相联系,反映了人们对不可控因素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敬畏。
这个词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无奈和悲伤,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对生活中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因素的恐惧。
在个人生活中,无须之祸 可能用来描述那些突如其来的不幸,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这些往往让人感到无力和悲伤。
在诗歌中,无须之祸 可以用来描绘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命运的轮盘悄然转动,
无须之祸悄然降临,
花开花落,人生如梦,
谁又能预见,明日的风霜。
结合图片,无须之祸 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灾害的画面,如地震后的废墟、洪水过后的街道等。在音乐中,可能让人联想到悲伤的旋律,如低沉的大提琴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ct of God”(天灾),用来描述那些非人为因素导致的灾难。
无须之祸 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生活中不可控因素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敬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突如其来的不幸**,增强了我们对生活的深刻认识。
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宋·陈亮《送吴允成运干序》:“及其徒既衰,而异时熟视不平者合力共攻之,~滥及平人。”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须】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xié),头,彡(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须,面毛也。 、 《礼记·礼运》引《说文》-须,谓颐下之毛。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皙鬒须眉。 、 《礼记·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 、 《汉书·高帝纪》-美须髯。 、 《乐府诗集·木兰诗》-下担捋髭须。 、 《汉书·李广苏建传》-须发尽白。
【组词】
须眉浊物、 虬须、 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祸】
(形声。从示,楇(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禍,害也。神不福也。 、 《周礼·掌客》-禍灾杀礼。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禍兮福所倚。 、 《荀子·天论》-逆其类者谓之禍。 、 《论衡·累害》-来不由我,古谓之祸。 、 《韩非子·大体》-鱼无失水之祸。 、 《韩非子·十过》-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 《战国策·赵策》-近者祸及身。 、 《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 、 明·魏禧《大铁椎传》-祸且及汝。 、 《资治通鉴》-祸至无日。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 、 《广东军务记》-祸及枯骨。
【组词】
祸基、 祸不旋踵、 祸至无日、 祸中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