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0:50
招贤纳士 的字面意思是招聘贤能之士,吸纳有才能的人。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组织、企业或政府机构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竞争力,主动寻找并吸引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才加入。
在文学作品中,招贤纳士 常用于描述古代君王或领导者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强盛,广泛招募人才的情景。在现代口语和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任何组织为了发展而进行的招聘活动,强调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
同义词:招聘人才、求贤若渴、招兵买马 反义词:排斥人才、闭门造车
招贤纳士 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用人理念,强调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吸引有才能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古代的君王或领导者,也适用于现代的各种组织和机构。
在文化中,招贤纳士** 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是传统文化中“任人唯贤”理念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
招贤纳士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渴望进步的组织或团队。它鼓励人们展现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参与过一次招贤纳士的活动,那是一次公司为了拓展新市场而进行的全国性招聘。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成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招贤纳士, 群英荟萃共绘蓝图。 智慧之光映照未来, 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招贤纳士 这个词汇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充满活力的招聘会场,人们热情洋溢地交流着,背景音乐是激励人心的旋律,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在英语中,招贤纳士 可以对应为 "recruit talents" 或 "attract talen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都是吸引有才能的人加入。
招贤纳士 这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进步和发展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醒我要不断学和提升自己,同时也激励我去发现和培养他人的才能。
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这里有个~好汉柴大官人。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
3.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
4.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