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8:20
“佞誉”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佞”和“誉”两个字组成。其中,“佞”指的是巧言令色、谄媚奉承,而“誉”则指的是赞誉、美誉。因此,“佞誉”字面意思是指通过谄媚奉承获得的赞誉或美誉,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不真诚、不正当的赞誉。
在文学作品中,“佞誉”常用来描述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赞誉的人物或行为,如谄媚君主、阿谀奉承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诚信等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政治学中,“佞誉”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些政治人物或行为的不正当性。
“佞”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巧言令色。“誉”字则较早见于《诗经》,意为赞誉。两个字组合成“佞誉”后,其含义逐渐固定为不正当的赞誉。
在**传统文化中,“佞誉”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与儒家强调的“诚”和“正”相悖。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普遍推崇真诚和正直,因此“佞誉”往往受到批评和排斥。
提到“佞誉”,我联想到的是虚伪和不诚实。这个词让我感到不舒服,因为它代表了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好处,这与我个人的价值观不符。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通过佞誉获得晋升的情况。这让我更加坚信,只有通过真正的努力和能力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佞誉”:
在虚伪的殿堂,佞誉如影随形,
真正的勇士,不屑一顾,
他们的荣耀,来自内心的光辉,
而非谄媚的言语,虚假的赞誉。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官员在君主面前谄媚奉承,而周围的人对此嗤之以鼻。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历史剧中的情节,或者某些现代政治讽刺漫画。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ycophancy”或“flattery”,它们也指的是通过谄媚奉承获得的好处。不同文化中,对于这种行为的评价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
通过对“佞誉”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真诚和正直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提醒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持诚实和正直,避免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赞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佞】
(会意。从女,信省。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佞,巧谄高材也。 、 《广雅》-佞,巧也。 、 《韩诗外传》-佞,谄也。 、 《国语·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 、 《史记·周本纪》-为人佞巧。 、 《盐铁论·刺议》-以邪导人谓之佞。 、 《论语·公冶长》-焉用佞。 、 《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佞誉诬谀之徒。
【组词】
佞王、 佞巧、 佞感、 佞道、 佞兑、 佞禄、 佞色、 佞恶、 佞口、 佞舌、 佞言、 佞给、 佞慧
巧言谄媚的人。
【引证】
《英烈传》-全望陛下亲贤远佞,以调天和,以安黎庶。
【组词】
奸佞
2.
【誉】
(形声。从言,舆(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誉,偁也。 、 《墨子经》-誉名美也。 、 《周书·谥法》-状古述今曰誉。 、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佞誉诬谀。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誉之则以为忧。
【组词】
誉人、 誉谀、 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