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0:23
词汇“彝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直接对应的标准汉语词汇。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从字面和可能的组合意义来进行分析。
“彝”字在汉语中通常指代彝族,是**的一个少数民族,而“险”字则通常表示危险、艰险。将两个字组合起来,“彝险”可能指的是与彝族相关的某种危险或艰险的情况或地点。
由于“彝险”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作者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个词汇,它可能用来描述彝族地区特有的艰险环境或历史上的艰难处境。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民族学或地理学讨论中。
由于“彝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彝族困境”、“彝族艰险”等,而反义词则难以确定,因为没有直接对应的反义概念。
由于“彝险”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可能是某个作者或群体为了特定目的而创造的词汇。
在彝族文化中,如果“彝险”被使用,它可能与彝族人民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有关。
对于不熟悉彝族文化的人来说,“彝险”可能引起一种神秘和探险的情感反应。对于彝族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唤起对祖先坚韧不拔精神的自豪感。
由于“彝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非常有限,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交流或学术讨论中。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彝险”用作象征,代表彝族人民的坚韧和勇气。
结合彝族的传统音乐和服饰,可以创造出与“彝险”相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彝险”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进行比较。
“彝险”作为一个可能的组合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彝族文化和具体语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
1.
【彝】
(形声。从糸(mì),攻(gǒng)持米,彑(jì)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官司彝器。
【组词】
彝俎、 彝鼎、 彝斝、 彝簋
2.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