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3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5:38
宣赦: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宣”意味着宣布或公开声明,“赦”则指赦免或宽恕。因此,“宣赦”字面意思是指公开宣布赦免某人或某些人的罪行。
“宣赦”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尚书》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古代,宣赦是君主展示仁政和权威的一种方式,常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时进行,以此来安抚民心和显示君主的宽大为怀。
“宣赦”一词给人以正义和仁慈的联想,它代表了法律之外的人性关怀和宽恕,能够激发人们对正义和仁慈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宣赦”一词不常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法律问题时,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背景和情境。
在诗歌中,可以将“宣赦”用于描绘一个充满希望和宽恕的场景:
春风拂过古老的城墙,
**的宣赦传遍四方,
囚徒的枷锁应声而落,
希望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君主站在高台上,手持宣赦令,下方是欢呼的民众和释放的囚犯。背景音乐可以是庄严而充满希望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进行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pardon”或“amnesty”也有赦免的含义,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宣赦”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法律上的赦免,更体现了人性中的宽恕和仁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理解。
1.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
【赦】
(形声。从攴(pū),赤声。本义:宽免罪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赦与捨音义同。非专谓赦罪也。后捨行而赦废。赦专为赦罪矣。”-赦,置也。 、 《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 、 《公羊传·昭公十八年》-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 、 《书·伪允征》-先时者杀无赦。 、 《易·象卦》。疏:“谓放免。”-君子以赦过宥罪。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