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3:29
“文房四宝”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于书写和绘画的四件基本工具,包括笔、墨、纸、砚。这四样物品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房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进行文学创作和书法绘画的必备工具。
在文学作品中,“文房四宝”常被用来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在口语中,这个词组也常被用来形容与书写或绘画相关的物品或环境。在专业领域,如书法、绘画和文房用品收藏,这个词组具有特定的专业含义。
同义词:文具、书写工具、书画用品 反义词:(由于“文房四宝”特指特定物品,反义词不明显,但可以考虑“现代电子设备”作为对比)
“文房四宝”这一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样物品的材质和制作工艺都有所变化,但其作为文化符号的地位始终未变。
在中国文化中,“文房四宝”不仅是实用的书写工具,更是文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它们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到“文房四宝”,我联想到的是宁静的书房、墨香四溢的氛围以及文人挥毫泼墨的场景。这种联想带有一种古典美和文化的沉淀感。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观过一个文房四宝的展览,那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些传统工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墨香飘溢书房静,笔走龙蛇纸上行。砚台深沉藏古韵,文房四宝传雅情。”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文人坐在古色古香的书房中,手持毛笔,墨汁在宣纸上缓缓流淌,砚台旁放着一块精致的墨锭。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唤起一种宁静和专注的听觉感受。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书写工具集合可能包括羽毛笔、墨水、羊皮纸和蜡烛,虽然物品不同,但都代表了书写和创作的传统。
“文房四宝”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我个人对古典美学和文人生活的一种向往。在现代社会,尽管电子设备普及,但“文房四宝”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绝笔。奶子随即取捧过~。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房】
(形声。从户,方声。上古边室皆用单扇门(即“户”),庙门大门才用双扇门,故“房”从“户”。本义:正室左右的住室)。
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
【引证】
《说文》-房,室在傍者也。 、 《六书故》。段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桂馥曰:“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房,室旁夹室也。 、 《仪礼·乡食礼》-记宰夫宴出自东房。 、 《书·顾命》-在东房。 、 《左传·宣公十七年》-郤子登,妇人笑于房。
【组词】
厢房、 房植、 房奥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