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4:43
“有仙则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有了仙人就会有名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地方因为有了仙人或高人的存在而变得有名,或者某个人因为得到了高人的指点或帮助而声名远扬。
在文学作品中,“有仙则名”常用来描绘风景名胜或历史遗迹,强调其因与仙人或传说相关而具有的神秘色彩和历史价值。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得到了高人的帮助或指导而在某个领域内声名鹊起。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民俗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探讨文化传承和历史影响。
“有仙则名”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仙人和神秘力量的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形容因高人或神秘因素而声名远扬的情况。
在文化中,仙人常常被视为具有超凡能力和智慧的存在,他们的存在往往能给一个地方或一个人带来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有仙则名”这个成语体现了文化中对高人和神秘力量的尊重和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神秘和崇高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仙人和传说,激发人们对未知和超自然的好奇心。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因为得到高人指点而取得成功的人,给人以启发和鼓励。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教学方法独特,深受学生喜爱,可以说是“有仙则名”。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学生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川因仙而名,岁月因诗而长。”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老的寺庙,周围云雾缭绕,仿佛有仙人在其中修炼。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宁静和神秘,音乐上可能会选择古筝或笛子等传统乐器演奏的曲目,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名人效应”(celebrity effect),指的是名人或权威人士的影响力能够提升某个地方或产品的知名度。
“有仙则名”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对仙人的崇拜,也体现了人们对高人和神秘力量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能够用来形容那些因为得到高人指点而声名远扬的情况。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和应用,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的多样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 【有】
2.
【仙】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僊,长生迁去也。 、 《汉书·郊祀志》-求僊人羡门之属。 、 《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仙圣为之臣。
3.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
4.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