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4:00
封存:字面意思是指将某物封闭保存,使其不被外界接触或使用。基本含义是指将文件、档案、物品等封闭起来,通常是为了保护其完整性或保密性,或者是因为暂时不需要使用。
“封存”一词源于古代的封印行为,古时为了保证文件或物品的安全,会用封条或印章封闭,以示权威和保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行为被抽象化为一个词汇,用于描述各种封闭保存的行为。
在某些文化中,“封存”可能带有神秘或神圣的意味,如古代的封禅仪式。在现代社会,封存常与法律、历史档案的保护相关,体现了对历史和知识的尊重。
“封存”一词常带有一种保护和珍藏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珍贵物品被妥善保存的场景,也可能引发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或对未知的好奇。
个人可能会有将重要文件或纪念品封存的经历,如将毕业证书封存起来,或是将童年的玩具箱封存,留作回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深处,记忆被封存,如同古老的卷轴,等待着被轻轻展开。”
视觉上,“封存”可能让人联想到密封的箱子、古老的图书馆或尘封的档案室。听觉上,可能是打开封存物品时的吱嘎声,或是翻阅古老文献的沙沙声。
在不同语言中,“封存”可能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eal away”或“archive”,德语中的“einschließen”等,都体现了封闭保存的概念。
“封存”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封闭行为,也常用于比喻心理或情感上的封闭。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封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保护、珍藏或保密的概念。
1.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
2.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