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5:42
射鹄(shè g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射箭的目标”,即箭靶。在古代,鹄指的是箭靶的中心,即靶心。因此,“射鹄”可以引申为达到目标或目的的意思。
在文学作品中,“射鹄”常用来比喻追求的目标或理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体育、军事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射箭活动或相关的历史**。
同义词:目标、靶心、目的、宗旨 反义词:偏离、失误、失败
“射鹄”一词源于古代**的射箭活动。在古代,射箭是一项重要的军事技能和礼仪活动,因此“射鹄”这个词汇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从字面上的射箭目标,演变为比喻意义上的追求目标。
在传统文化中,射箭被视为一种高雅的和技能,与武士精神和礼仪文化紧密相关。因此,“射鹄”这个词汇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精确、专注和目标导向的重视。
“射鹄”这个词汇给人以专注、精确和目标导向的联想。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追求目标的决心和毅力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建设活动中体验了射箭,那时我们用“射鹄”来比喻团队目标的实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词汇的实际应用和象征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射鹄”:
弓弦紧绷,箭矢如流星划过夜空,
射鹄之心,坚定不移,穿越时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弓箭手在宁静的草原上瞄准箭靶的场景,这种视觉联想带来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弓弦拉紧和箭矢飞出的声音,这些声音传达出力量和精确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t the bullseye”,意指射中靶心。这个表达在英语文化中也常用来比喻达到目标或取得成功。
“射鹄”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描述射箭目标的词汇,更是一个富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比喻。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保持专注和精确,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这些品质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
2.
【鹄】
(形声。从鸟,告声。本义:鸟名。指鸿鹄,又名“黄鹄”,俗称天鹅)。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青雀白鹄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脱笼之鹄。
【组词】
鹄卵、 鹄韵鹄鹄、 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