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4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47:20
土著: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在某个地区或国家中最早居住的居民,特别是那些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就已经居住在那里的人群。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常用来指代那些保留了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的原住民。
“土著”一词源自拉丁语“indigena”,意为“本土的”。在历史上,这个词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而被广泛使用,用来描述那些被殖民的地区的原住民。
在许多国家,土著群体面临着文化同化、土地剥夺和社会边缘化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原住民权利的认识提高,土著文化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对于许多人来说,“土著”可能唤起对原始自然、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好奇。然而,它也可能引发对历史不公和现代社会不平等的反思。
在旅行中,我曾有幸与一些土著社区互动,他们的热情和对自然的尊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土著”:
在古老的森林深处,
土著的歌声回荡,
他们的灵魂与大地相连,
守护着千年的秘密。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土著居民围坐在篝火旁,他们的脸上画着传统的图案,手中敲打着节奏,唱着古老的歌曲。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一种神秘和原始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土著”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都是指那些在特定地区最早居住的人群。例如,在北美,人们常用“Native American”或“First Nations”来指代土著居民。
“土著”这个词不仅是一个语言学上的概念,更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社会和法律的复杂议题。了解和尊重土著文化对于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公正至关重要。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土著”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建立联系。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著】
(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著,明也。 、 《礼记·大传》-名著而男女有别。 、 《礼记·乐记》-著不息者,天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 、 《世说新语·仇隙》-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 、 《汉书·朱云传》-此臣素著狂直于也。
【组词】
著海内、 昭著、 卓著、 著姓、 著号
显现;显扬。
【引证】
《礼记·大学》-其不善而著其善。 、 《礼记·中庸》-诚则形,形则著。 、 《韩非子·功名》-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 、 《谷梁传·僖公六年》-病郑也。著郑伯之罪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信义著于四海。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著其洁。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最著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