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3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3:53
指日而待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着日子等待”,比喻事情即将发生或实现,只需等待很短的时间。这个成语强调了期待的事情即将到来,时间紧迫性不高,但确定性很强。
在文学作品中,指日而待 常用来描述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如对某人归来的期待、对项目完成的预期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即将发生的好事的兴奋和期待。在专业领域,如项目管理或市场预测中,它可能用来描述即将到来的里程碑或成果。
同义词中,“近在咫尺”强调距离近,而“不日”则更直接地表示不久的将来。反义词中,“遥遥无期”和“遥不可及”都表达了事情实现的时间还很遥远或可能性很小。
指日而待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汉语,直接表达了指向某个日子进行等待的意思。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文化中,指日而待 常用来表达对未来积极的期待和乐观态度,反映了**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积极准备的文化特点。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乐观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期待和希望。它影响思维和表达,使得人们在描述即将到来的好事时,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当我在等待一个重要的面试结果或期待一个即将到来的旅行时,我会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的期待和兴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开指日而待,心中的希望如晨曦般温暖。”
视觉上,指日而待 可能让人联想到日历上的标记日子,或是倒计时的钟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钟表的滴答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期待的临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ithin sight" 或 "just around the corner",都表达了即将到来的意思,但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指日而待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它不仅传达了时间的紧迫性,还强调了事情的确定性和期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将来执掌昭阳,可指日而待,为何夫人双眉反蹙起来?
孙中山《心理建设(孙文学说)》第四章:“倘计划既定,按图施工,则成效可~矣。”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