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7:52
词汇“[夭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夭魔”一词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看,“夭”通常指早死或未成年而死,而“魔”则指魔鬼或邪恶的力量。结合来看,“夭魔”可能指的是导致早死或不幸的邪恶力量。
由于“夭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邪恶的力量或灾难,导致人们早逝或遭遇不幸。
由于“夭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要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可能是这样的:
同义词:灾祸、厄运、邪灵 反义词:福星、吉祥、庇佑
由于“夭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夭”和“魔”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某种邪恶的力量。
在**传统文化中,“夭”通常与不幸和悲伤联系在一起,而“魔”则与邪恶和超自然力量相关。因此,“夭魔”可能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用来形容带来不幸和灾难的邪恶力量。
“夭魔”这个词给人一种阴暗、不祥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悲剧、灾难和死亡。
由于“夭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夭魔”用作一个象征性的词汇,代表某种不可见的、导致不幸的力量,例如在诗歌或故事中:
结合图片、音乐或视频,“夭魔”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阴暗的森林、幽灵般的身影和悲伤的音乐。
由于“夭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夭魔”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它可能被用作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象征性词汇,代表不幸和灾难的邪恶力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1.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
2.
【魔】
(形声。从鬼,麻声。本义:“魔罗”的略称。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为“魔”)。
同本义。
【引证】
王安石《南乡子》-我自降魔转法轮。
【组词】
病魔;魔道、 魔女、 魔劫、 魔事、 魔天、 魔心、 魔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