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01:02
“日夜”是一个复合词,由“日”和“夜”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白天和黑夜。字面意思是指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段(日)和从日落到日出的时间段(夜)。基本含义是指一天中的两个主要时段,通常用来描述时间的连续性或某种活动的持续性。
在文学中,“日夜”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或某人工作的辛勤,如“他日夜兼程,只为早日到达目的地”。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强调某件事情的持续性,例如“这个问题日夜困扰着我”。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气象学,“日夜”可能指代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
“日夜”这个词组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构成部分“日”和“夜”分别代表太阳和黑暗,是自然界最基本的两个时间标志。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尚书》等,已有使用“日夜”来描述时间的记载。
在**文化中,“日夜”常常与勤劳、不懈努力的精神相联系。例如,古代有“日夜兼程”的说法,形容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不停歇地工作。
“日夜”这个词组给人以时间流逝的紧迫感和生活的连续性。它可能引发对时间宝贵、生活节奏快的感慨,也可能激发对持续努力、不懈追求的认同。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有过为了完成一个重要项目而“日夜”工作的经历,那种感觉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成就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日夜交替,岁月如梭,星辰指引着旅人的方向。”
视觉上,“日夜”可能让人联想到日出日落的美景,或是城市夜晚的灯火。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清晨的鸟鸣和夜晚的虫鸣。
在英语中,“日夜”可以对应为“day and night”,用法和含义相似,都用来描述时间的连续性和活动的持续性。
“日夜”这个词组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常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时间的自然循环,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努力精神。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日夜”这样的词汇,对于传达准确的意思和情感至关重要。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