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2:36
词汇“屈厄”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屈”和“厄”。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屈厄”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屈厄”字面意思是指受到压迫、困苦或不幸的境遇。其中,“屈”意味着屈服、受压,“厄”则指困难、不幸。结合起来,“屈厄”描述的是一种被迫屈服于不利环境或命运的状态。
“屈”和“厄”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屈”源自甲骨文,最初指弯曲或屈服;“厄”则源自金文,最初指狭窄或困难。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屈厄”这个词汇,用来描述更为复杂的困境。
在**传统文化中,“屈厄”常常与坚韧不拔、逆境中求生的精神相联系。例如,古代文人常以“屈厄”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但同时也表达了不屈不挠的意志。
“屈厄”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决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面对工作上的挫折时,用“屈厄”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屈厄”:
在屈厄的岁月里,
我学会了坚韧与希望,
如同石缝中的花朵,
在风雨中绽放。
“屈厄”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色调和沉重的音乐,如低沉的大提琴声,或是灰暗的画面,如破旧的房屋和荒凉的街道。
在英语中,“屈厄”可以对应“adversity”或“hardship”,虽然这些词汇在语义上相似,但“屈厄”更多地强调了被迫屈服的意味。
通过对“屈厄”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描述困境和挑战时的丰富内涵。它不仅是一个描述不幸的词汇,也是一种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和奋斗的力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和深刻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厄】
(厂卩会意。“厂”象山崖,“卩”象人在崖洞下卷曲身子不得伸展。本义:困厄,遭遇困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戹,隘也。从户,乙声,字亦作厄。 、 《苍颉篇》-厄,困也。 、 《诗·谷风》笺-厄难,勤苦之事也。 、 《易·解注》-能济其厄涣。 、 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
【组词】
厄气、 厄难、 厄困、 厄苦、 厄急
为难;迫害。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两贤岂相厄哉?
【组词】
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