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7:50
安静 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声音或声音很小,环境平和,没有干扰。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表示沉稳、不张扬或不吵闹。
“安静”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安”和“静”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有“安静以宁”的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东方文化中,“安静”常与内敛、谦逊的美德相联系。在西方文化中,它也可能与个人空间和隐私的需求相关。
“安静”给人以平和、放松的感觉,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它也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环境,如静谧的湖面或无风的夜晚。
在繁忙的工作日,我常常寻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以便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在诗歌中,“安静”可以用来形容一种内心的平静:
在喧嚣的世界中,我寻找一片安静的角落, 那里,心灵得以休憩,思绪得以飞扬。
在英语中,“quiet”与“安静”相对应,用法和含义相似。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的“calme”或德语的“ruhig”,也传达了类似的概念。
“安静”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环境,也反映了人的内心状态。它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我们传达对平和与宁静的渴望。通过深入学习“安静”,我更加意识到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丰富含义,以及它在个人情感和创造性表达中的重要性。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 《国语·晋语》-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 《吕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静。 、 《吕氏春秋·审分》-静乃明几。 、 《诗·郑风·女曰鸡鸣》-莫不静好。 、 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组词】
静雅、 静鞭、 静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