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9:47
词汇“有红似白”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颜色介于红色和白色之间,通常指肤色或花朵的颜色。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有红色,但又像白色”,强调的是一种中间状态或过渡状态的颜色。
“有红似白”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颜色既带有红色的特征,又接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肤色红润但又不过分,或者花朵的颜色既鲜艳又柔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由“有红”和“似白”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形容一种中间色调。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形容人物或自然景物的颜色。
在**文化中,红润的肤色常被认为是健康和美丽的象征。因此,“有红似白”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物时,往往带有正面的评价。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联想到健康、美丽和活力。在描述人物时,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的肤色,比如说:“你的脸有红似白,看起来很健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她的脸颊有红似白,如同初绽的桃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面色红润的人物形象;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快的旋律,象征着健康和活力。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类似的描述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英语中的“rosy-cheeked”。
“有红似白”这个成语在描述颜色时非常形象,能够准确传达一种中间色调的感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描述更加生动和具体。
1. 【有】
2.
【红】
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同: 工
【引证】
《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红女下机。 、 《汉书·董仲舒传》-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
3.
【似】
(形声。从人,以声。本义:像;相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似,象也。 、 《墨子经上》-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櫻也。 、 《礼记·杂记》。注:“谓容貌似其父母。”-见似目瞿。 、 《礼记·哀公问》。注:“无似犹言不肖。”-寡人虽无似也。 、 《广雅》-似,类也。 、 《庄子·大宗师》-凄然似秋,暖然似春。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 、 《吕氏春秋·疑似》-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 、 《吕氏春秋·察今》-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组词】
似起、 似像、 似有若无、 似许、 似漆如胶、 似类、 似若
4.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