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7:54
词汇“夏时”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没有明确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因此,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从文化和语境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可能的含义和使用情况。
由于“夏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指的是“夏天的时光”或“夏季的时间”。
在文学作品中,“夏时”可能被用来描述夏季的氛围、景象或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语境下,如讨论季节性活动或气候变化时。
由于“夏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夏”和“时”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夏季的时间段。
在**文化中,夏季常常与炎热、生长和活力联系在一起。因此,“夏时”可能被用来描述这种充满活力的季节特征。
“夏时”可能让人联想到炎热的天气、繁茂的植物、悠长的假期和轻松的氛围。这种联想可能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夏时”可能与暑假、旅行、户外活动等经历相关联。例如,回忆起学生时代的暑假,总是充满了“夏时”的快乐记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夏时”来描绘夏季的美景和情感:
夏时阳光洒满大地,
绿叶摇曳在微风中。
孩子们的笑声,
在海滩上回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快的旋律,如同夏日午后的微风。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夏时”的词汇,但会有描述夏季的词汇,如英语中的“summer time”。
尽管“夏时”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它可以作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用来描述夏季的特定时刻或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美感。
1.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