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1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10:53
词汇“举对”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特定语境下的用语。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
“举对”可能指的是举出一个例子或对象来与另一个进行对比或对应。字面意思可能是“举出一个对子”或“提出一个对应的事物”。
由于“举对”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方言或行业中使用。例如,在某些地区的口语中,可能用“举对”来表示“举例对比”。
由于“举对”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某个地区或社群在特定语境下创造的词汇。
在某些方言或社群中,“举对”可能被用来强调对比和对应的概念,反映了这些社群在交流中注重对比和例证的文化特点。
对于不熟悉“举对”的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因为它不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
由于“举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过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举对”来创造一种对比效果:
春风举对秋月,
花开映照叶落。
由于“举对”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举对”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举对”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有限,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可能有助于表达对比和对应的概念。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