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4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44:28
“混混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那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常常惹是生非的年轻人。这个词汇带有贬义,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正当职业、行为不端、社会责任感低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混混儿”常常被用来描绘社会底层人物,通过他们的行为反映社会问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人的不良行为或态度。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犯罪学,可能会用更学术的词汇来描述这类人群,如“社会边缘人”或“反社会行为者”。
同义词:流氓、痞子、无赖 反义词:模范、榜样、正人君子
“混混儿”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社会对于不良青年的普遍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其贬义的本质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混混儿”这个词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紧密相关。它反映了社会对于秩序和规范的重视,以及对于违反这些规范的人的负面评价。
提到“混混儿”,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街头斗殴、不良行为和社会问题。这个词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如厌恶、恐惧或不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避免与“混混儿”这类人接触,以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也会用这个词来警示孩子远离不良行为。
在创作中,可以将“混混儿”作为一个角色,通过他们的视角展现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例如,一个曾经是混混儿的主角,通过某种经历转变为正直的人,这样的故事可以引发读者对于改变和救赎的思考。
在视觉上,“混混儿”可能让人联想到街头、涂鸦、破旧的服装和叛逆的表情。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嘈杂的街头声音、争吵和打斗声。
在不同文化中,对于这类人群的称呼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用“hooligan”或“punk”来形容类似的人群,但每个词汇背后的文化含义和社会评价可能有所差异。
“混混儿”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含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也是社会对于行为规范的一种反映。在学*语言和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际交往。
1.
【混】
混同,混合搀杂。
【引证】
《国语·周语下》-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 、 《管子·侈靡》-吿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 、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淮南子·览冥》-天下混而为一。 、 《太玄·玄图》-六合既混。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混逐蔓延。
【组词】
混融、 混淆、 混挠、 混缠、 混羼
2.
【混】
混同,混合搀杂。
【引证】
《国语·周语下》-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 、 《管子·侈靡》-吿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 、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淮南子·览冥》-天下混而为一。 、 《太玄·玄图》-六合既混。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混逐蔓延。
【组词】
混融、 混淆、 混挠、 混缠、 混羼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